11月25日,深鐵集團通過招拍掛方式成功競得深圳交易集團(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第三批次居住用地集中供應中的5個地塊。11月29日上午,深鐵集團在松崗街道沙浦圍舉行了大運樞紐、赤灣停車場等5個物業開發項目的開工儀式,同步啟動場地平整、勘測等前期工作。
深鐵集團積極推行“拿地即開工”模式,在高質量推進TOD項目建設的同時,充分釋放“軌道+”TOD綜合開發效應,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和品質,打造“軌道+”示范工程,加快開發速度,加速資金回籠,保證投資的良性循環,為推進深圳市軌道交通事業可持續發展作出先行示范。
拿地即開工,彰顯TOD開發模式高效率
深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深鐵集團始終秉承“經營地鐵、服務城市”的企業使命,以軌道交通主導TOD綜合開發,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打造優質人居環境,增加公共住房供應,為促進軌道交通、站城一體和城市高質量發展融合發揮了關鍵作用。前海時代、深灣匯云中心、深鐵閱山境、深鐵懿府等項目的先后入市,也為軌道建設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讓深鐵品牌深入人心,用行動詮釋了“厚德載運,深鐵為民”的企業精神。據介紹,本次拿地即開工的五個項目分別是大運樞紐、赤灣停車場以及位于地鐵松崗站、光明站、沙田站附近的三個市場化項目。項目總用地面積約26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116萬平方米。目前,5個項目規劃建設約64萬平方米居民住宅(含公共住房),8萬平方米學校設施和40萬平方米辦公商業等綜合業態。
近年來,深鐵集團積極推行“拿地即開工”模式,用國企擔當詮釋著深圳速度。繼今年深鐵璟城實現拿地即開工后,本次的5個項目同步拿地即開工,再次為深圳建設跑出了深鐵“加速度”。據悉,為實現拿地即開工的高質量目標,深鐵集團發揮軌道與上蓋項目一體化的規劃、設計及建設的優勢,積極推動赤灣停車場和大運樞紐兩個項目的設計研究與招采工作。同時也緊鑼密鼓地開展地鐵松崗站、光明站、沙田站三個市場化項目的前期工作,目前正同步進行場地平整、勘測等前期工作。此次5個項目同步開工,再一次彰顯了TOD站城一體化開發模式的高效率優勢。
匠心打造“軌道+”示范工程,推進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深圳始終堅持貫徹“房住不炒”精神和“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三穩目標不動搖,多措并舉為我市“十四五”居住用地供應和住房保障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深鐵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推動5個TOD項目同步開工,正是深鐵集團通過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堅決落實“穩房價、穩地價、穩預期”相關政策的具體表現。同時,作為土地復合開發利用的重要模式,深鐵集團用“精益求精”的匠心和品質,打造“軌道+”示范工程,加快開發速度,加速資金回籠,保證投資的良性循環,對推進深圳市軌道交通事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據介紹,深鐵集團積極響應和踐行國家高質量發展要求,從項目設計開始就融入了匠心品質。其中,位于前海的赤灣停車場項目,是深鐵集團為片區居民提供優質公共服務、優化城市功能的重點工程,將進一步推動片區產城融合,打造成為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軌道+”示范工程。
大運樞紐項目位于未來“灣東智芯”科技創新先導區大運新城主城,作為深圳東部第一個“四線”樞紐,未來將實現龍崗通達寶安機場的“半小時都市圈”;此外,大運樞紐項目上還將打造300米超高層寫字樓和7萬平方米的大型商住社區,是深鐵集團踐行TOD模式,打造“軌道+”生態圈,優化城市功能的大型示范工程之一。
而本次開工的三個市場化項目,緊鄰地鐵松崗站、光明站、沙田站,也已具備良好的站城一體開發條件。深鐵集團將充分運用TOD的技術優勢,不斷提升該三個項目土地的開發效率,加快構建立體化、高效能、集約式的城市綜合配套體系,打造成為集辦公、居住、購物、休閑為一體的區域TOD標桿。
構建“軌道+”綜合開發模式,賦能城市多元發展
同時,深鐵集團堅持以人為本、為民服務,以軌道交通主導TOD綜合開發,建設高效便捷的交通網絡的同時,加大投資建設公共住房力度,通過建設高質量、高標準公共住房,持續助力深圳拓寬公共住房的供應渠道。
此次5個新開工項目將建設公共住房約26萬平方米,規劃逾3000套。其中,大運樞紐物業開發項目與赤灣停車場物業開發項目在上蓋住宅用地中規劃了高達50%比例的公共住房。除建設公共住房外,松崗街道沙浦圍項目還將無償為政府代建相鄰地塊的學校,進一步凸顯國企擔當,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高質量公共服務供給、持續推進城市協調均衡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此外,將為深圳提供2000套公共住房的又一“軌道+”示范工程深鐵瑞城日前已完成意向登記,計劃于12月5日入市。未來,深鐵集團軌道四期調整項目公共住房比例將達到60%,用實際行動助力深圳邁向“住有宜居”、打造民生幸福標桿城市。
深鐵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之際,深鐵集團將繼續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抓好“雙區”驅動、“雙區”疊加、“雙改”示范等重大歷史機遇,全力推動“十四五”戰略落地,構建“軌道+”綜合開發模式,賦能城市多元高效發展,以更高起點、更高標準推進國際一流軌道交通企業建設。
11月25日,深圳交易集團(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組織2021年第三批次居住用地集中供應工作,成功掛牌出讓11宗用地。其中,深鐵集團通過招拍掛方式成功競得5個地塊。
赤灣停車場物業開發項目概念方案效果圖
大運樞紐物業開發項目概念方案效果圖
大運樞紐物業開發項目與赤灣停車場物業開發項目作為軌道四期首批拿地的兩個項目,深鐵集團不僅在上蓋住宅用地中規劃了高達50%比例的公共住房,還通過多層次優化城市功能,期待為片區居民提供優質的公共服務,并將其打造成提升人居環境品質的“軌道+”示范工程。 除了大運樞紐物業開發項目與赤灣停車場物業開發項目兩個地塊,深鐵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同日一舉拍下了地鐵松崗站、光明站、沙田站旁的三個地塊,將建設公共住房超2.5萬平方米,通過積極拓展資源配置,持續反哺軌道交通建設運營。
本次市場拿地深鐵集團堅決落實了國家“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相關政策要求,為保障我市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也進一步加強了我司物業開發項目儲備,為公司發展夯實了基礎。未來,深鐵集團還將持續發揮國企擔當,不斷開拓進取,打造更多的“軌道+”示范工程,持續反哺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同時致力于為片區居民提供“住有宜居”的高品質人居環境,多層次優化城市功能,切實賦能“雙區”建設。
11月20日上午,深鐵集團下設的子公司——深圳深鐵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正式揭牌(以下簡稱深鐵城際),這意味著深鐵集團正全力籌備深圳都市圈城際鐵路的運營管理,向“三鐵合一”產業一體化運作再邁出一步,也為深圳市民的“都市圈”出行打下堅實基礎。
城際鐵路是服務于相鄰城市間商務差旅及長途通勤旅客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深圳都市圈內各城市間互聯互通的重要通道,其發展不僅能進一步加快城市群同城化、一體化的進程,對整體提升全省綜合實力也具有重要作用。
自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構建以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和高等級公路為主體的城際快速交通網絡”以來,近兩年廣東省、深圳市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討大灣區城際鐵路的運營準備及分工安排,而深鐵城際正因此應運而生。
根據省市相關政府主管單位安排,深鐵集團將負責粵港澳大灣區中深圳都市圈城際鐵路的規劃、設計、建設及運營,并交由深鐵城際負責線路運營。深鐵城際由最初的城際鐵路運營項目策劃組,到如今正式注冊成立公司,歷經了近一年的時間。公司注冊資金為6.2億元,是深鐵集團下設的全資子公司。
深圳目前正處于“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時期,深圳都市圈各城市間公共交通需求旺盛。集團公司組建城際鐵路運營公司開展城際鐵路運營工作具有巨大的社會效益,一是落實國家戰略,發揮“雙區驅動”效應,強化深圳核心引擎地位,發揮深圳對惠州、東莞的輻射帶動作用,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二是補齊深莞惠都市圈一體化的交通基礎設施短板,打造“軌道上的深莞惠都市圈”,促進深莞惠都市圈人員交流,加快推進深莞惠同城化;三是構建深莞惠都市圈路網骨干線路,實現互聯互通,完善大灣區城際軌道交通網結構,提高網絡整體效率;四是是貫徹“五大發展理念”,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交通可持續發展,建設綠色城市的需要;五是為人民群眾節約時間成本,對社會環保和節能做出深圳貢獻,有利于深圳地鐵履行社會責任,落實“三鐵合一”產業布局,彰顯國企擔當。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的批復》文件,深圳都市圈近期建設的城際鐵路項目包括深惠城際前海至坪地段、深惠城際坪地至仲愷西段等10個項目,建設里程351公里,總投資1872億元。其中,穗莞深城際(深圳機場至前海、前海至皇崗口岸段),深惠城際大鵬支線、深惠城際(前海保稅區至坪地段)、深大城際(深圳機場至坪山段)更是不少市民期盼已久的線路。
“深鐵城際目前已通過研究城際鐵路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積極探索城際鐵路運維技術,深度介入新建城際鐵路的設計審查?!鄙铊F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
深圳深鐵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的正式揭牌,將進一步推進深圳城市快速路網體系建設,為加快構建國家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三鐵合一”的交通體系開放新的高地。接下來,深鐵集團也將以此為契機,持續推動深圳城際鐵路的運營與發展,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作出更大貢獻。
10月29日下午,深圳地鐵14號線首列車接車儀式在昂鵝車輛段舉行,為后續列車調試、設備聯調聯試等工作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接車當天,深圳地鐵與中車長客還就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研制合作協議舉行了簽約儀式,標志著深圳地鐵車輛技術再次升級,深圳地鐵已加速駛入“智慧化”“標準化”新時代。
全自動無人駕駛 14號線首列車揭開面紗
深圳地鐵14號線是深圳東部首條地鐵快線,同時也是深圳在建軌道交通線路最長、跨度最大、換乘最多、涵蓋區域最廣的全自動無人駕駛線路,全長50.34公里,全線共設車站18座,1座車輛段和1座停車場。14號線昂鵝車輛段是目前深圳在建最大體量的車輛段,建筑面積大小相當于57個標準足球場,此次首列車順利入駐,也成為地鐵14號線建設的又一個重要里程碑。
地鐵14號線是按照國際最高級別GOA4等級設計的全自動駕駛項目,車輛采用8輛編組A型鋁合金車體,最高運行速度120km/h,是按照國際最高級別GOA4等級設計的全自動駕駛項目。14號線車輛設計采取“鵬程萬里,深圳騰飛”主題,外觀采用明黃色,提取大鵬鳥的元素應用在設計中,用舒展的翅膀和靈動的雙眸刻畫列車的造型,呈現出大鵬展翅的搏擊之勢與深圳鵬程的進取決心,讓人眼前一亮。據悉,地鐵14號線采購了44列車,其中30列車會在開通前完成調試并上線服務。
列車更加智能節能 乘坐體驗更舒適
14號線列車新車內部干凈整潔,與既有線路不同的是,14號線車輛設有橫向座椅、無線充電等諸多獨有的車內設施設備,為長途旅客提供更為舒適的乘坐體驗。送回風模式地板、側墻等多處使用吸音降噪材料,整車氣流組織設計和空調機組采用兩端下出下回的送回風模式,可以提升車輛氣密性,客室噪聲可降低1到2個分貝,由此提升車輛進出隧道的乘坐舒適性,保證乘客乘坐的舒適度和乘車體驗的滿意度。
行走的“地鐵醫生” 全方位的安全保護
除了科技感十足的外表,14號線列車還具有安全、環保、智能化等多個亮點。車輛配備了健康管理系統,列車采用了地鐵列車健康管理系統,在國內首次集合弓網檢測、隧道檢測、限界檢測、軌道巡檢、走行部檢測等5大類等綜合檢測系統,可實現狀態監測、故障預警、故障診斷、健康評估、故障預測、統計分析六大功能模塊,對車輛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實現智能化、可視化的維修與管理,讓列車運行更安全、更可靠、更高效。
不僅如此,地鐵14號線車輛還具有完備的安全檢測保障,包括被動式障礙物檢測、主動式障礙物檢測、端墻防撞、脫軌檢測等,將整車網絡安全等級提升至2.0,為列車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護。
貢獻深鐵智慧 引領中國地鐵列車標準再升級
以深圳地鐵14號線首列車交付為契機,深圳地鐵在昂鵝車輛段與中車長客簽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80km/h A型地鐵列車及120 km/h A型綜合檢測車研制及試驗,以及智慧地鐵、智能裝備等項目,進一步促進并規范我國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技術發展,打造中國城市軌道交通裝備的樣板工程,推動深圳軌道交通產業高質量發展。
此次簽約是深圳地鐵在國家重大技術裝備項目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隨著本次協議的簽署,深圳地鐵將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打造技術先進的標準化地鐵列車為目標,共同推動30項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自主化和技術升級,推進自主化部件攻關,破解“卡脖子”難題。通過實現關鍵技術國產化,有助于擺脫國內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對國外技術的依賴和限制,推動行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力的提升,更是用實際行動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綠色低碳裝備應用,構建低碳軌道交通體系的建設要求,從而增強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產品質量、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充分運用深圳地鐵的專業智慧,為行業提供新的“深圳經驗”。
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辦,標志著雙方將集中優勢資源,通力合作,整合平臺、科技與產業資源,在研制系列化中國標準地鐵列車的基礎上,打造數據和資源共享的開放性協同創新平臺,意味著深圳地鐵還將在智能運維方面深入參與研發,不斷深化技術創新,提升車輛可靠性,安全性,可維修性,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未來,深圳地鐵將以更加便捷完善的軌道交通體系,助力深圳增強核心引擎功能,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構建世界級灣區,為“雙區”人民點亮新時代的軌道交通生活新體驗。
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利好持續釋放。6月29日,穗莞深城際鐵路深圳機場至前海段(以下簡稱“穗莞深城際機前段”)工程開工儀式在前海站舉行,標志著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全面提速。
穗莞深城際機前段開工
6月29日上午,穗莞深城際機前段工程開工儀式在前海站舉行。該線路總投資119億元,起于穗莞深城際深圳機場站,終至前海站,是大灣區城際鐵路網廣深主軸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全長15.2公里,全線地下敷設,設西鄉、寶安、前海3座地下車站,項目設計速度為160公里/小時,采用8輛編組的CRH6型動車組,計劃于2025年建成開通。
穗莞深城際機前段位于粵港澳大灣區廣深港城鎮發展帶與深圳市西部發展帶內,可與在建的穗莞深、琶洲支線、佛莞、莞惠等城際互聯互通,實現廣州、東莞、深圳西部地區與深圳中心城區及沿線重要片區快速通達,既承擔著沿線地區的城際客流,也承擔著深圳市內部組團間的通勤客流。線路開通后,對進一步提升穗莞深城際鐵路功能,完善粵港澳大灣區城際網絡,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提速
作為廣東省重點項目,穗莞深城際機前段的開工標志著深圳市主導建設的5條城際線路發展提速,為建設大灣區邁出堅實的腳步,讓美好愿景變成生動現實。
據了解,此次開工的穗莞深城際機前段中,西鄉站規模為1臺4線(島式站臺);寶安站規模為1臺2線(島式站臺),可與地鐵5號線翻身站換乘,并預留與規劃地鐵9號線換乘條件;前海站規模為1臺2線(島式站臺),設2條折返線,可滿足近、遠期往廣州方向列車折返條件,預留延伸條件。
穗莞深城際機前段工程規模大、專業接口多、綜合性程度高。項目沿線地質條件復雜,淤泥地層、風化巖與殘積土等不良地質與特殊巖土分布廣,施工安全風險高;線路多次穿越既有地鐵線及建(構)筑物,并以隧道形式下穿西灣海域,穿越長度達3公里,風險管控要求極高。對此,深圳地鐵將攜手參建單位中國電建、中國鐵建,按照創新驅動、打造“樣本工程”的建設要求,努力在建設標準、建設質量、建設速度、建設模式以及“新基建”科技創新等方面,打造城際鐵路的創新示范項目,為后續線路建設打造引領和示范作用。
深圳進入城際鐵路建設新時代
2020年是大灣區和深圳建設先行示范區全面鋪開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今年,深圳地鐵將重點推動大灣區軌道交通線網優化、推進深莞惠都市圈軌道交通一體化建設、加快國家綜合鐵路樞紐和城際線路建設、推進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研究,助力“雙區建設”,為特區40周年獻禮。
城際鐵路作為城市對外聯系的重要通道,對于大灣區交通互聯互通和深莞惠都市圈交通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于擴大有效投資、促進經濟穩定增長具有重要影響。
今年上半年,深圳地鐵全面加快軌道交通建設步伐,帶動有效投資,發揮基礎設施建設在穩投資、補短板、強動能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對沖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完成建設投資230億元。下半年,深圳地鐵將在抓好疫情常態化防控的基礎上,推動深汕、深惠、深大、龍大、穗莞深前海至皇崗口岸段等5條國鐵和城際鐵路的開工建設,以及地鐵三期全面開通、四期主體攻堅、四期調整線路開工等重點任務,確保全年完成建設投資超過500億元。
預計年底,我市國鐵、城際和地鐵“三鐵”建設總里程將達到765公里,總投資超過6000億元,為深圳增強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貢獻力量。
為進一步提升便民利民水平,10月21日,深圳地鐵集團在全國率先試行“地鐵行李驛站”服務。據了解,該服務是全國首個航空-地鐵創新聯運項目,同時也是深圳地鐵首次試水平峰時段貨運物流服務。
托運行李“坐”上地鐵
為方便群眾,身邊事身邊辦、身邊事多點辦,深鐵地鐵集團利用軌道交通路網系統,攜手深圳機場集團及多家航空公司,打造了跨企業、跨平臺、跨層級的聯運服務模式,并推動下沉到地鐵車站和社區。
據了解,使用該服務的市民乘客將體驗工作人員上門收件、同機運輸、送件到家的行李“門到門”服務,屆時,乘機出行全程不用再隨身攜帶托運行李,實現輕裝出行。期間,旅客還能通過小程序全流程跟蹤托運行李在地面運輸、機場保障等環節的狀態信息。
工作人員會將上門收取的乘客行李放置在深圳地鐵聯程聯運站點的“行李驛站”內,再通過地鐵路網的運量余力為航空乘客提供行李配送業務,既降低了公路貨物壓力避免擁堵,又實現了平峰時段地鐵運能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深圳地鐵行李驛站項目自10月21日開始試運行,首批共有包括福田站、深圳北站、深圳東站、羅湖站、車公廟站、世界之窗站、華強路站、機場站等在內的10個站點投入服務。項目初期業務主要面向通過寶安機場出行,選擇行李“門對門”服務的旅客。屆時,深圳地鐵全網將利用平峰時刻,即每天日間10:00-17:00、每天晚間20:00-23:00時段運輸乘客行李。
對此,乘客李先生表示,以后出行越來越方便,為深圳地鐵的行李驛站和深圳機場行李“門到門”服務點贊。
深圳地鐵積極試水貨運物流服務
據了解,深圳地鐵行李驛站項目是深圳地鐵集團以深圳機場行李“門到門”服務為契機,將行李貨物運輸服務延伸到地鐵站內的首次嘗試,也是深圳地鐵集團不斷擴寬路網服務功能,提高企業服務供給能力,進一步提升軌道交通服務便民利民水平的積極實踐。
目前,深圳已建成開通411公里城市軌道交通,同時,深圳地鐵還建立起國家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三鐵合一”的產業布局。隨著深圳“三鐵”建設的全面鋪開,未來還將建設約2000公里的軌道交通,構建“內灣半小時、灣區一小時”交通網絡體系。
據該負責人透露,深圳地鐵集團正積極落實我市物流體系創新發展理念要求,規劃利用城市交通網絡發展同城物流——即通過聯合航空、海運、陸路交通構筑地上地下一體的新型物流體系,力爭逐步通過文件等小件配送、全天固定分時配送、地鐵乘客帶貨式配送等方式,實現地鐵運能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在打通同城物流末端配送微循環的同時,撬動企業經營發展新動能,創新灣區物流發展新格局。
溫馨提示
1、適用范圍
此項服務已覆蓋從深圳機場出發的18家航空公司至全國機場的“行李到達”,且開通了北京大興、深圳、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長沙、大連、???、太原、合肥、上海等十三個機場南方航空公司雙向往返的行李航線。
由于“行李門到門”服務收運的是乘機旅客的托運行李,因此行李應符合航空運輸相關要求
2、數量 & 重量
每人交付收運的行李不超過兩件,總重量不超過 20 公斤。
3、提前預約
需提前預約,預約收運行李的時間不晚于航班計劃起飛前 5-7 小時,具體以各收運服務商說明為準。(Tips:線上值機后才能預約哦)